links for 2005-12-22

星期天(#39)

描繪一個雜亂的房間從早上起床,到收拾乾淨的經過的可愛繪本。看完以後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就像是自己的房間也被淨化過了一樣。適合在大掃除之前激勵自己。房間裡面的每一樣東西都仔仔細細的繪出它的所在與去處,沒有一絲僥倖,就連那位不速之客小強也是。
我一直到主人追打小強那頁才看到有小強,後來仔細往前翻,才發現原來從第一頁開始小強就存在在頁面的雜物中,只是到書的一半才被發現而已。

雖然是要捐出的交換耶誕禮物,但是實在是太好看了,所以在帶回家的路上就先翻完了。真是一本好書。

作者:本橋理子
譯者:蔡瑜倫
出版社:格林
ISBN:9577458203

Mai, J.-E. (2000). The subject indexing process: An investigation of problems 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主題索引編製程序:知識表徵問題的探究 – 簡介

這篇是由Mai在2000年的博士論文。這篇論文透過符號學的角度分析了主題索引編製的程序。在研究中,Mai 發現主題索引編製實際上是一種不斷的詮釋的過程;與傳統的索引編製的實踐或教學理論不同,就是結論中 Mai 不認為存在有一種絕對的、放諸四海皆準的知識表徵方法,因此所有的主題索引編製都是一種「詮釋」的工作,而這樣的詮釋則必然會受到索引者自身所處的情境所影響。

這樣的見解實際上有其哲學上的依據。不論是歐陸的現象學運動、詮釋學,或英美的語言分析哲學與記號學傳統,都從不同角度提出類似的批判。而 Mai 的研究反應了這種基礎上的本體論轉向,而其研究的結果對於實際上的索引編製工作指導與理論,提供了相當革命性的見解。

以下部分翻譯論文中的序言,與論文架構部分。序言部分的次標題為我自己所加:

Continue reading “Mai, J.-E. (2000). The subject indexing process: An investigation of problems 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auperl, A. (2002). Subject determination during the cataloging process

Introduction

編目的目的在於幫助人們發現圖書館目錄中的圖書資料資訊。主題編目是編目程序的一部份,著重於呈現文件的主題資訊,亦即,說明文獻的內容。
這種主題表徵(subject representation)是文獻取用的關鍵要素。不當的標題(subject heading)會導致檢索失靈、使用者不滿、與錯誤的處理資訊需求。

圖書館目錄中文獻的主題描述(subject description)是由編目者(cataloger)所編撰的。他們是連結文獻的作者與讀者的決定性機制,透過他們的資訊表徵工作達到資訊檢索的目的。
編目者根據標準與條件以完成文獻表徵及主題描述。
他們運用標題表(subject heading list)與分類計劃(classification schedule)達到編目的一致性,而他們也藉由選定標題與類目,透過圖書館目錄將作者與讀者的旨趣結合起來。

受到主題編目的悠久傳統所啟發,而主題決定(subject determination)的程序為何仍不確切為人所了解。本書是一個研究計劃論文,目的在解答編目者如何決定(determine)或辨識(identify)文件的主題(topic),以及如何選擇一個適切的主題描述。

Continue reading “Sauperl, A. (2002). Subject determination during the cataloging process”

教科書出版社網站, 新聞彙集, 個人資訊彙集 (links for 2005-12-02)

其實這是兩天摘的。不過一次是在凌晨,另一次在下午;還在24小時之內,所以就送作一次了。

出版

最近因為要找出版社作研究對象,因此逛了台灣一些教科書出版社,與出版的相關網站。才發現有許多出版社網站已經超過「提供書目介紹」與「出版社基本資料」的功能架構典範,也提供了許多相關的服務。
例如以大學教科書為主的五南,相關書目除了介紹以外,還提供了老師授課用的PPT簡報檔;網站中也規劃了明確的教師索取樣書管道與聯絡方式。先姑且不問這些教科書的內容品質如何,這樣市場目標明確,客戶導向的做法的確令人佩服。

另一家以翻譯國外學術與教科書為大宗的韋伯文化,扣掉沒什麼意思的首頁以外(只有Flash動畫跟「ENTER」字樣的那種),還規劃了一些新穎的內容架構,如各學科主題的「學習指導網頁」,只不過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撰寫中」,令我看到的時候有種「誤入工地」的罪惡感。另外還有一頁「教材影印授權」也蠻有趣,至少終於有出版社可以正視這種教學需求,可以進一步將這些智財權的灰色邊緣,訂定一些明確的契約;只不過遍尋不著授權辦法在哪裡(撰寫中?),再度又有「誤入工地」的罪惡感。

三民書局有許多種類的出版物,教科書方面也獨自成立了三民學習網,每個不同的學科書系也都規劃了各自的版面;而且看起來每種版面都各有所不同,大概有三種以上不同的資訊架構方式。我是很想「猜」,這些資訊架構的不同都是用asp「硬」coding 出來的,不過只是猜猜而已;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就程式人員辛苦了。 不過,如果版面不改版那是還好,這些不同版面的內容管理怎麼有效率的運作,我倒是蠻好奇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這些出版社的網站,我都是透過ISBN 全國新書資訊網找出來的,我必須推薦這是個內容有料的網站。像是新書資訊月刊,提供了一種與誠品好讀截然不同的務實作風出版觀察內容。只不過這個網站的內容設計架構,與當前網站的資訊架構潮流完全不同,也就是說要經過層層連結才會發現裡面有那些內容。好吧,也許這是他們堅持的「曖曖內涵光」的風骨,想來也是算是一種不畏設計潮流表現。新書資訊月刊的線上PDF也顯得連線速度過慢,難以直接在電腦上閱讀。

新聞彙集/News aggregator

下午,我想國外有那麼多News aggregator的服務,像是digg,但是我都還是看tech.memeorandum。而且就算我是訂了它的RSS,不過我都還是到實際的網站上看,而不是像其他的網站讀讀RSS就好了。考慮一下,可能有三個因素:第一是 tech.memeorandum都是以技術為主,內容比較聚焦;第二個是我本來就沒有想要仔細讀那些新聞,眼球掃過去那些標題的速度之快,恐怕已經不能用「瀏覽」行為來說明,所以這個時候,第三個因素就很重要了;tech.memeorandum 把內容標題,根據相同的主題縮排了。這樣我一眼看過去,就可以知道哪些可能是「引發討論熱絡」的話題。縮排的一小步,使用性的一大步。

事情沒有這樣打住,我心血來潮查起看看我還有哪些news aggregator 可以做比較,以下是目前為止的戰果,雖然我總覺得有漏了些:

個人資訊彙集/Personal information aggregator

與新聞彙集不同之處,在於新聞彙集的來源是由服務提供者給定好的,而個人化的資訊彙集則要滿足使用者可以自行增減資訊的來源。所有RSS閱讀器都能滿足個人資訊彙集的功能,同樣的,如果要能個人化資訊來源的話,也一定要提供匯入XML(RSS, RDF, ATOM, OPML…)的功能。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