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Berners-Lee on the Social Web

被稱為網際網路發明人的 Tim Berners-Lee,也開始用Blog了。他的第一篇文章:

「在1989年,發明WWW主要的動機就是為了成為分享資訊的空間。它是為了要讓任何人都可以創作,貢獻的一種空間。因此第一個瀏覽器 實際上是能同時瀏覽/編輯的(譯註1),它能編輯任何網頁,並且能直接存到網際網路中(譯註2)。

然而,出乎意料的,結果網際網路反而出現了許多離線編輯程式。大家接受在HTML的原始碼中努力,而不想要一種「所見即所得」的編輯器。網際網路隨即遍布了許多有趣的,關於共有創作者的東西。

到了當今2005,我們看到了blog與wiki的流行,讓我感到當年認為人們需要創作空間的點子並非一種瘋狂的想法。在這段時間中,我奢侈的享有一個網站空間可以存取,我使用Amaya與Nvu這樣的編輯工具直接編輯我的網頁。有了這些條件,我並不急著使用blog工具在網路寫作。實際上那些關於 技術設計議題 的一系列技術文件就是我的blog了。

然而,有一個可以管理標題與導覽,並且有留言迴響功能等等的管理機制是很好(譯註3),並且可以在比較不損壞網站的模式下編輯也是很好的。因此我將試試,開始在這個網誌上用blog工具來書寫。這是為了所有認為我應該有一個網誌的人們。」

我自己認為Wiki比較像是Tim Berners-Lee的原始概念,而《一千零一網(Weaving the web)》雖然在1999年寫就出版,但是一直到了這幾年,許多概念仍然還很遙遠。但是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實際上也脫離了Tim Berners-Lee的主導規劃,以某種相同的精神發展出了Blog、Wiki、RSS、Podcasting等等新興的應用。我接下來更想知道,什麼時候 Tim Berners-Lee 會開始用 Wiki寫作?

譯註[1]:參見《一千零一網》,Tim Berners-Lee,台北市:台灣商務。
譯註[2]:W3C開發的「Amaya」瀏覽器就是這個概念下的產品,見 http://www.w3.org/Amaya/
譯註[3]:此文一發,短期內累積許多迴響(貼出文章一個月後,455則留言)。

links for 2005-12-22

星期天(#39)

描繪一個雜亂的房間從早上起床,到收拾乾淨的經過的可愛繪本。看完以後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就像是自己的房間也被淨化過了一樣。適合在大掃除之前激勵自己。房間裡面的每一樣東西都仔仔細細的繪出它的所在與去處,沒有一絲僥倖,就連那位不速之客小強也是。
我一直到主人追打小強那頁才看到有小強,後來仔細往前翻,才發現原來從第一頁開始小強就存在在頁面的雜物中,只是到書的一半才被發現而已。

雖然是要捐出的交換耶誕禮物,但是實在是太好看了,所以在帶回家的路上就先翻完了。真是一本好書。

作者:本橋理子
譯者:蔡瑜倫
出版社:格林
ISBN:9577458203

Mai, J.-E. (2000). The subject indexing process: An investigation of problems 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主題索引編製程序:知識表徵問題的探究 – 簡介

這篇是由Mai在2000年的博士論文。這篇論文透過符號學的角度分析了主題索引編製的程序。在研究中,Mai 發現主題索引編製實際上是一種不斷的詮釋的過程;與傳統的索引編製的實踐或教學理論不同,就是結論中 Mai 不認為存在有一種絕對的、放諸四海皆準的知識表徵方法,因此所有的主題索引編製都是一種「詮釋」的工作,而這樣的詮釋則必然會受到索引者自身所處的情境所影響。

這樣的見解實際上有其哲學上的依據。不論是歐陸的現象學運動、詮釋學,或英美的語言分析哲學與記號學傳統,都從不同角度提出類似的批判。而 Mai 的研究反應了這種基礎上的本體論轉向,而其研究的結果對於實際上的索引編製工作指導與理論,提供了相當革命性的見解。

以下部分翻譯論文中的序言,與論文架構部分。序言部分的次標題為我自己所加:

Continue reading “Mai, J.-E. (2000). The subject indexing process: An investigation of problems i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Sauperl, A. (2002). Subject determination during the cataloging process

Introduction

編目的目的在於幫助人們發現圖書館目錄中的圖書資料資訊。主題編目是編目程序的一部份,著重於呈現文件的主題資訊,亦即,說明文獻的內容。
這種主題表徵(subject representation)是文獻取用的關鍵要素。不當的標題(subject heading)會導致檢索失靈、使用者不滿、與錯誤的處理資訊需求。

圖書館目錄中文獻的主題描述(subject description)是由編目者(cataloger)所編撰的。他們是連結文獻的作者與讀者的決定性機制,透過他們的資訊表徵工作達到資訊檢索的目的。
編目者根據標準與條件以完成文獻表徵及主題描述。
他們運用標題表(subject heading list)與分類計劃(classification schedule)達到編目的一致性,而他們也藉由選定標題與類目,透過圖書館目錄將作者與讀者的旨趣結合起來。

受到主題編目的悠久傳統所啟發,而主題決定(subject determination)的程序為何仍不確切為人所了解。本書是一個研究計劃論文,目的在解答編目者如何決定(determine)或辨識(identify)文件的主題(topic),以及如何選擇一個適切的主題描述。

Continue reading “Sauperl, A. (2002). Subject determination during the catalog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