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s for 2006-03-29

links for 2006-03-28

Stake. (1978). The case study method in social inquiry.

  • 在此文中,Stake透過對「經驗」、「知識」、「普遍化(概化)」這三個概念的考察,來說明個案研究方法對於科學研究的「理解」問題所具有的優勢與價值,進而為其論點:「個案研究方法是社會人類活動研究最佳的研究方法」提出有力的根據。
  • 如果使用個案研究作為研究設計,可以在此文中找到許多維護個案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與正當性的依據。

Quotations

  • 大部分人都相信個案研究在對人類活動的研究中是有用的工具,因為個案研究使用到現實中實際的資料,並且能抓住注意力。但是大部分人也相信個案研究不是一個合適的普遍化基礎。在本文中,我主張個案研究是大部分研究方法的最佳選擇,因為個案研究能與在認識論上與讀者的經驗調和,並且在個人的基礎上將研究普遍化。 (p. 131)
  • Polanyi 將知識分為命題性知識(proposition knowledge)與內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兩種,命題性知識包括理智與閒聊,所有人際間可分享的聲明。內隱性知識是與自我的記憶理解相關的,是無法表達的部分。(p. 132)
  • 社會研究的對象很少是個人或是企業。不幸的是,這些通常被看做是個案對象。一個個案通常被認為是目標母群中的一個組成基本單位。因為單一個案不利於代表整個母群,因此個案研究往往被視為普遍化的基礎薄弱。
    然而,通常個案研究的情況是普遍化這類特殊的個案,或是類似的個案,而非將結論概化到整個個案的母群。所以目標個案需要嚴格的描述其典型性(typicality)的需求與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範圍的保證。當讀者在他感興趣個案中發現的本質的相似性時,便能建立起自然主義式(naturalistic)的概化基礎。個案不必要是個人或是企業。個案可以是任何一種感興趣的「有界限系統(bounded system)(以 Louis Smith的詞彙)」。一個機構、一門課程、一種職務、一個收藏單位、或是一個母群都可以是個案。這個定義並非擾亂「個案」的概念,而是強調在個案研究方法的普遍化都是是為了其特殊性。(p. 135)

Citation

Stake, Robert E. (1978). The case study method in social inquiry. in Denzin, Norman K., & Lincoln, Yvonna S. (ed.). (2001). in _The American tradition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vol.2). London ; Thousand Oaks : SAGE.

春燈公子(#17)

作者:張大春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5
ISBN:9867420802

我覺得《戰夏陽》比較好看。兩者比較起來,在《春燈公子》中的開場,跟後面的故事沒有特別的關聯。雖然大部分人應該都可以猜到春燈公子就是張大春本人,但是這樣一個人還用化名隱蔽在小說之後,想要透過第三者來創造故事的客觀世界,還不如戰夏陽書中直接讓作者與太史公來開場,然後透過故事腳色與腳色之間的連結來得直接有意思。而且《春燈公子》中的故事長短不一,幾篇短的像是直接將筆記小說改寫而已。

不過我媽媽比較喜歡看《春燈公子》,因為裡面全是故事,不像《戰夏陽》一邊議論一邊敘事。

這本書有很強的說書傳統,見博客來網站 處有仔細的評論文字,以及長達一九頁的內容大公開。

西美書苑(links for 2006-03-23)

並不是書店。是一個專門教授哲學與歐美學術語文課程的地方。

讀書會的朋友東明來信,幫友人宣傳這個地方。信裡面沒有多說什麼,因為內文只有一行 link 而已。我隔了一天才連過去看看是什麼樣的書店,結果發現其實他開設了許多西洋哲學、美學、藝術史、與語文的課程。西洋美學藝術史都是以英文教學,並有德文法文義大利文拉丁文的原典導讀 課程。非常有趣,因為第一時間沒有看到課程時間學費,所以還打了電話給老闆。老闆也很有禮貌的回答我要問的事情,也介紹了相關的課程規劃。原來老闆是台大哲學所碩士畢業,難怪東明會幫忙介紹一番。

如果能有機會的話,對於西方文化的學習,我還是覺得能在原本語文下學習是最好的。以前大學上西洋美術史的時候,老師開了英文原文的教科書,考試還是打幻燈片然後用英文回答。美術系的同學們上到叫苦連天。但是後來有同學出國到歐洲遊玩,指認各種藝術品都如魚得水,導覽文字也難不倒,糾正導遊錯誤不勝枚數,讓同行的國內國外友人欽佩不已,那位同學生平第一次感到念美術系竟然是那麼光榮的一件事。如果只念中文的美術史,到了國外看到 Botticelli 大概直覺只會當成某種服裝名牌或是跑車,而不會想到「波提且利 / 波提切利 」這位與達文西齊名的文藝復興巨匠,高下立判。

Blog來作學習機構的內容管理系統,是很方便。不過至少內容分類的區塊能移到上面一點,讓讀者比較容易找到想要的資料;日期或時序性的部分,反而沒有那麼重要。而且至少首頁留下聯絡電話,對於有興趣的讀者會更有幫助一點。

Google finance….(links for 2006-03-22)

[KM] SECI, Ba & Knowledge asset

Nonaka, Toyama, & Konno. (2000). SECI, Ba and leadership: 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

主要概念:

* SECI process: 社會化-外化-連結-內化 過程
* Ba: 日文「場所」. 整合資訊為知識的場所. 特定的時間與地點.
* knowledge assets: 知識資產

Ba與實踐社群

Ba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reate new knowledge learn existing knowledge
boundary is fluid and change quickly, set by participants boundary is firmly, set by task, culture, and history of the community
“here and now” quality consistency and continuity are important
Micro(individual) and macro(Ba) levels both change Micro(individual) level changes only
Membership is not fixed Membership is stable

四種Ba

起源場所 Originating Ba (S) 對話場所 Dialoguing Ba (E)
練習場所 Exercising Ba (I) 系統場所 Systemising Ba (C)

[XXC]: 如何測量界定 Origination Ba ? 觀察?認知?動機?
[XXC]: Socialization 並不一定來自於特定的空間. 如薪資單, 成績單, 打卡鐘, 出缺勤紀錄, 都是一個有效運作的社會化工具。因為社會化來自於個人內部的認知轉換工作。有效能轉換個人認知的特定場所,如表揚大會。
[XXC]: 以起源場所而言,有效的激勵機制,會比提特定源場所重要。茶水間、吸煙室等場所,如果只是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都只是「對話場所」而已,因為並不一定能保證有改變認知的激勵與動機的有效性。我認為有效的機制比場所重要。

知識資產 knowledge assets

經驗性資產 Experiential assets 概念性知識資產Conceptual knowledge assets
例行知識資產 Routine knowledge assets 系統知識資產 Systemic knowledge assets

[XXC]: 如何評估/操作化/計量 這些不同的知識資產?

2006-03-18 Screenshot



2006-03-18 Screenshot, originally uploaded by XXC.

CSS小修改:
1. 字型換大一級,試看看是否比較適合閱讀。大家給點意見?
2. 修改43Things 與 del.icio.us 過來的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