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神話(#30)

人月神話:軟體專案管理之道(20週年紀念版)
The Mythical Man-Month: Essay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niversary Edition

作者:Frederick P. Brooks, Jr./著
譯者:錢一一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如果可以早十年看到這本中文書出版,也許以前參與過的專案開發工作會更順利許多。即使到了今天,許多書中描述的迷思仍然具有啟發。
  • 裡面最有名的一個迷思,也是書名來源,「人月神話」,就是說如果預估一個專案需要20個人/月的工作量,等於要花費5個工程師,4個月的時間開發的話,把工程師增加到10個人,開發時間並不會減少到2個月。這就像2個媽媽懷胎十月才能生2個小孩,增加到4個媽媽並不會讓懷胎減少到5個月一樣的道理。這種人月迷思並不是只出現在軟體開發的專案上,就我的經驗,所有協同工作的管理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特別是管理者沒有管理經驗的時候;網站建製、編輯、研究計劃、研討會運作,這種估算工作量的錯誤,再再讓整個案子的參與工作者夜夜垂淚到天明。
  • 我覺得這個管理問題是跟「資訊」有關的。
  • 我覺得「圖書資訊學」研究,特別是從資訊行為研究、組織溝通、資訊文件管理、資訊組織、等等,都可以找到相當多有趣的研究議題出來。軟體開發是一個資訊相當豐富且溝通頻繁的工作環境,特別是多人合作的專案,圖資研究者應該有很多可以著力之處。不過對於大學就是「圖資科班」的本科生而言,對軟體開發領域不熟悉,反而是進行這方面研究的最大障礙。
  • 想著想著,如果有機會把軟體開發工程師,與圖資研究生抓來一起開個讀書會,應該會激發出很多研究的火花吧。

圖書館新聞剪報(2006-10-24)

藏書管理的網路服務社群(links for 2006-10-17)

有人在留言版問我,「有類似豆瓣的英文網站嗎?」

Library Thing 可能是最多使用者的,他專門處理書的部分。他的書目資料庫與美國國會圖書館、Amazon、以及60多種不同的圖書館與書目資料庫連線。也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資料格式,匯入個人的藏書資料;連 BookCrossing、Amazon Wishlists、競爭對手如Reader2、Listal的資料都可以匯入。以管理個人藏書的角度來看,豆瓣還有很多要加強的。

Listal 適合收藏的多媒體資料,如DVD、CD等,比較多的情況。Listal 的介面設計就很有”Web 2.0″的典型風格了。因為媒體的類型很多,除了電影以外,Listal完全依賴Amazon.uk 的資料庫作為書目資料來源。電影主要使用imdb的資料庫。Listal 的每個會員還會都有一個自己的首頁,而且還是很大方的 http://xxc.listal.com/ 這一種的。

Reader² 是我這兩天找一找才又注意到的。暫時還看不出有什麼特色。不過Reader2 同時也整合了許多不同的服務:電影、程式、書籤、點子等等,企圖是不小。但是我看不出來與上面兩者有什麼樣的競爭優勢。

羽毛可以說是「豆瓣」繁體中文版。介面規劃跟大部分的功能都跟豆瓣類似;而且還有一些XOOPS的程式的影子。如果真的要說與豆瓣的差別,似乎羽毛的使用者們都比較喜歡寫書評?博客來開放大家寫書評,好像也沒看到有這種盛況過。我會覺得,現在羽毛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論壇;bbs上的「推」「噓」「回」,一應距全。而藏書分享的功能只是這個論壇的外掛而已。 如果這樣子發展很成功的話,說不定這樣一個書的社群會成功,但是之前的藏書管理的功能會持續弱化下去。就看看經營者的下一步開發方向。

不論是那個國外的相關網站,處理中文書目資料都不如英文方便。但是國內的相關服務,書目資料也不見得有完整到哪裡。相較於國外的這類服務,可以由圖書館書目資料庫、由Amazon取得書目資料,國內似乎這種資料很難取得的樣子。看什麼時候國家圖書館或是博客來願意開放網路服務的資料取用吧。

另外,國外的系統,tagging 分類與社會網路都是系統主要設計的重點。就像是「個人版藏書管理軟體」(如 Delicious Library) 的網路化。到豆瓣,這種精神已經比較少了‧到了台灣羽毛,就跟個人藏書管理更沒有關係了,社群經營與互動反而比重更多一些。

MSN Now Playing for foobar 0.9

安裝方法:直接將foo_msnalt.dll 複製到 foobar 的 component 資料夾內。

設定方法:如下圖。”MSN format”一欄設定出現在msn “我正在收聽的歌曲資訊”部份的顯示格式。奇怪的是,我用的 msn live message 版本,藝人(artist)與曲目(title)的位置好像是顛倒的。不過反正多試幾次,總會用出來想要的格式。

foobar_foo-msn-alt-config.png

越旅行越裡面(#27)

作者:陳文玲
出版社:心靈工坊
ISBN:986757477X

一開始我把它當成一本質性研究的書,這也是買下它的動機。的確是,這本書裡面提到這個研究用的是行動研究。但是這本書是不是能當成一本行動研究的範本,我不知道,因為我並沒有很努力的了解過行動研究過。但是這本書的書寫很有魅力。比以前一本時報翻譯書「創造力」好多了;那本書是少數我買了以後,覺得完全可以丟掉不用看的書。那本藍色的創造力,實在是看完了也不會有多什麼創造力出來,偏偏又生的那麼後一本,也許幫它設想出更有用的方法,才是「創造力」也不一定。

Continue reading “越旅行越裡面(#27)”

當教授變成學生:一位大學教授重讀大一的生活紀實

  • 大學老師應該看:至少能多知道一點學生的基本立場 (強烈建議)。這本書至少指出一些,一般大學教師對學生的偏見,其實來自於不了解學生文化。例如,作者發現學生讀書時間比起以往更少了,但是,學生們並不是把時間花在玩樂上,因為玩樂的時間也變少了;學生生活中真正變多的時間是工作的時間。
  • 學生應該看:了解美國大學生的有多混,或是,他們有多用功?
  • 準備留美學生應該看:知道美國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預先為文化差異作準備
  • 研究者應該看:田野研究與參與觀察法,還有研究倫理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