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s for 2005-11-27

XXC.idv.tw (2005-11-24)



XXC.idv.tw (2005-11-24), originally uploaded by XXC.

數年不動的首頁,晚上覺得還是修改一下比較好。

也因為最近del.icio.us 改版,也推出了許多web master 喜愛的服務,如del.icio.us/help/jsondel.icio.us/help/linkrollsdel.icio.us/help/tagrolls等等;加上Flickr提供的圖片服務,所以首頁可以加上許多動態更新的內容,而且不用寫任何程式語法。方便。

Web-design (links for 2005-11-23)

我今天受到老師委託找找有介紹「好的」設計的網站,我才發現:我已經很久沒有找過、注意過、當今的網路上有什麼「好的網頁設計」這件事情。連css Zen Garden這個我以前常常研究的網站都沒有收在我的del.icio.us裡面……

網路設計雜誌(e-magzine),常看保平安。

links for 2005-11-22

恩,Google Base註冊了,也把Blog文章都灌進去了,然後呢?感覺上Google Base應該是個結構化資訊的商品資料庫?加強版的Froogle? 那個reger.com創的 “datablogging” 應該也是試圖瞄準同一個結構化商品資訊的市場。不過反正一直沒有中文的交易介面(Froogle一直還沒有進入中文服務,因為產品交易),這個東西先放著吧。
大陸的豆瓣聽說了很久,今天才去註冊試用,Materiality處提到豆瓣連的是誠品跟金石堂的資料庫,還蠻好玩的,只不過一堆書還是找不到……博客來怎麼還不考慮開放他們的API?

Hartel, J.(2003). 深度休閒(serious leisure)的資訊研究:烹飪嗜好

Hartel, J. (2003). The serious leisure frontier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Hobby domains. Knowledge Organization, 30(3/4), 228.

Abstrate

圖書資訊研究領域很少有休閒閱讀領域的研究,而大多都是研究學術與專業為主題。這忽視了休閒閱讀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角色的可取性與深度。此文介紹一廣為人知的休閒形式:嗜好,並認為此領域將是圖書資訊學中有潛力的研究主題。為了完成嗜好的資訊研究,本文探討二概念機制:深度休閒(Stebbins, 1982)描述休閒的本質,認為一些類型的休閒是富含資訊的,能系統性地提供休閒研究架構;而領域分析的集合主義者理論(Hjorland and Albrechtsen, 1995)研究嗜好的週遭環境與其動機資訊形式,並名之為「嗜好領域(hobby domain)。此文應用此二理論機制,檢視一個烹飪嗜好類型個案中的資訊資源。結論處並對圖書資訊研究中的嗜好研究提出研究計劃的建議。

Introduction

  • 對資訊研究以學術或專業主題為主的反思。非學術性或專業性的資訊搜尋行為研究,被稱為 ELIS = “Ever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 (Savolainen, 1995)
  • 但是這個年輕的ELIS領域似乎已有個憂鬱的人格,歷來的研究多半觸及了生命中的困境與掙扎:Chatman 關於退休社群中年長婦女的「資訊貧瘠」(1996)」與女囚的侷限世界性(small-worldness) 的研究(1999);社會變遷中的生命挑戰(McKenzie, 2001);乳癌(Manaszewicz, Williamson, McKemmis, 2003);狼瘡(Carey, 2003);多發性硬化症(Baker, 1994)。(還真是悲慘…)
  • 而關於生命中喜悅來源的休閒研究,在圖書資訊學領域中卻很缺乏。據(研究者)所知,只有兩個休閒資訊搜尋研究:(1) Ross(1999) 研究消遣閱讀的資訊偶遇(information encounter),與 Kari(2001) 探討在超自然情境中的資訊搜尋活動。兩個研究都指出休閒娛樂的資訊行為與其他情境的大不相同。如 Ross 發現娛樂閱讀的資訊偶遇中,並不需要表達任何資訊需求;Kari 發現許多人認為超自然的資訊資源是有幫助的。

more about this paper: XXC@Wiki

我現在心中感覺的誠品聯名卡政策:短視、勢利

那就感覺就像是:

  1. 本來以為愛情長跑十年後可以白頭偕老,沒想到一夕之間變成人盡可夫
  2. 更可悲的是,每年花費超過一萬多元養了七年以後,竟然會因為「學生身份」而認定「不符資格」,所謂勢利,莫過於此。
  3. 這真是個完美的觸怒惹毛老顧客的摧毀品牌價值手法啊,應該可以寫進行銷教科書當作個案研究吧。

延伸:

告別的

漠然的

悲憤的

委屈的

自省的

分析的

Folksonomy, Annotation, etc.. (links for 2005-11-19)

xxc's extispicious

Folksonomy – 我想,還是把Folksonomy翻譯成「民眾分類學」好了。folk- 有民間、民俗、通俗的意思; -sonomy是 由taxonomy 一字演變過來的,而taxonomy是從希臘文 taxis (arrangement/排列) 加上nomie (-nomy/方法,有系統的法則或是一種專門學科知識)。-nomy表示在認識上與方法上都其具體的主張(而不是-logy或是-ics這兩個學科的字尾),最近幾週來一直看到許多新的理論探討與應用。Folksonomy比較認為對於知識理解的分類排列,是社會性的,與社群有關的,因此從專門的社群來發展分類也許是一種可行的嘗試,The Art Museum Community Cataloging Project 似乎就是一種這樣的計劃;這種以Folksonomy為基礎的資訊組織工作,與以往專業主題網路目錄(Information Gateway)的不同,應該是值得圖書資訊學界注意的。同樣的,所有的資訊或知識組織都會提到,組織的目的是為了檢索,而目前興起的 Folksonomy/Tagging 到底對使用者檢索資訊有沒有幫助?Where Tagging Works: Searching for a Good Game (Search Engine Watch) 一文中以 Millions of games 這個遊戲主題目錄/資料庫/入口網站為案例略為觸碰了這樣的問題。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 and e-portfolios foster digital learning networks 一文則是以Folksonomy的社會網路特性,討論數位學習網路概念。

Folksonomy by Annotation
除了Tagging以外,使用者也可能透過其他的方式表達他對某資源的認識或是知識;而 Annotation(註記) 就是另一種。我們當然可以透過某些應用,將我們自己所擁有的影音資料加以註記、分類;不過,也許可以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而BBC Annotatable Audio project 就是這樣一個計劃,將資訊開放給公眾利用,也讓公眾有權力對這些資訊詮釋 在BBC內部的以類似Wikipedia的方式,共同分類註解有聲資源 (Public could help BBC to index archive)。Phonetags 也是另一個可以作音訊註記的應用。除了音訊之外,Clipmarks 將普遍的網路內容也納入,透過使用者對自己有興趣的網路內容的「剪貼簿」,也許可以建立出更豐富的理解網路。

Aggregator
對Tagging的應用,也跨到網路資訊整合服務上了。SuprGlu 可以整合數個知名的具有Folksonomy結構的社會網路應用服務,如del.icio.us、Flickr、43 Things 等等,透過RSS 將這些內容整合到同一個頁面上。說實在的,用起來簡單,我也還蠻喜歡他幫我跑出來的頁面 的,因為我本來就希望我的網誌是能整合各種不同來源的網路資訊的。

Social Network
回到社會性的面向,最近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社會性網路服務應用;如雨後春筍,令人目不暇給,當然連深入玩一玩的時間也沒有。看來這些社會性網路服務在國外的紅海指數也逐漸提高;只不過國內似乎沒有看到什麼樣的類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