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typing (原型製作)簡介

近日在公司分享「原型製作(Prototyping)」。我所工作的地方,專案團隊中的每個人都知道並實際使用 Wireframe 作為設計工作的溝通與規格文件。姑且不論「線框」本身的隱喻,可能為視覺設計人員所帶來的不當影響;在越來越趨複雜與互動的網站應用或系統中,單單只透過 Wireframe,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因此,我希望透過介紹「原型製作(Prototyping)」的概念,能讓大家重新發現各種「適時適用」的設計溝通工具與方法。

內容基本上我是照著”Effective Prototyping for software makers“這本書來講的,有點像是快速導讀吧。另外也補充了一些最近的資訊與工具,如Pencil與神奇的Denim。除此外,我目前常用的還有Axure PR,因為這套在我工作的地方是每個人都知道的軟體,所以在講義中就不多加描述了。

Intro: Prototyping

View SlideShare presentation or Upload your own. (tags: ucd design)

AIDA 的頁面編排原則

我有個從事銷售業務的朋友,從他身上我學到「話術」這個詞。話術,就我所理解的,是一套「說服圍觀的觀眾採取購買行動」的一套溝通策略。除了在路邊攤、夜 市、大賣場以外,現在電視購物頻道上也的推銷技巧,我也認為是一種「話術」。如果把原本話術定義中的「觀眾的購買行動」,擴大為「使用者的行動」的話, 「話術」也能說是一種,引導使用者的溝通技巧。

我原先完全沒有想到,網頁的版面編排(layout)也會應用上這種道理。我是看到 Smashing magazin 介紹了 Traffik 的首頁,並根據AIDA分析其版面編排的原則。也許,也可以這樣看,AIDA是一種廣告上使用的行銷技巧(話術)。這使得傳統靜態的版面編排設計,開始有了時間的概念,因為這四項是有次序的:

  1. A – Attention (Awareness): 吸引顧客的注意
  2. I – Interest: 引發顧客興趣:透過展示特點、優點、好處等等。
  3. D – Desire: 說服顧客,只要他購買這個產品,他的需求就會被滿足。
  4. A – Action: 引導顧客進行購買行動

Continue reading “AIDA 的頁面編排原則”

我如何停止搜尋轉愛訂閱: 如何數位的訂閱

延續 “前一篇” : http://www.xxc.idv.tw/blog/xxc/km/stop-searching-go-subscribing-1.html 。下半段的內容介紹哪些工具可以利用。包括:RSS、電子報、網路資訊訂閱服務、社會性的訂閱等等。
大部分都是基本常識,不過因為這是一份紙本的月刊,考慮到讀者可能不那麼熟悉網路,所以又多囉唆了一些。我自己比較喜歡的是小結的部份。

資訊檢索的資源與檢索技巧,的確是很重要;但是當我們焦點放在「個人知識管理」,而不是「個人資訊管理」的時候,應該著重的反而是如何能有效的「掌握」資訊,並轉換成知識的部份,而不是有效的取得資訊的部份。

Continue reading “我如何停止搜尋轉愛訂閱: 如何數位的訂閱”

我如何停止搜尋轉愛訂閱(part 1)

(本文原刊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15 期)
一談到個人知識管理,我們常常會從各種搜尋或檢索技巧教導,以及各種檢索資訊來源的介紹開始。
檢索確實威力無窮。
曾經有一個時代,距今不遠,檢索是一門相當高深的學問。1980-1990年代雖然已經有電腦化的資料庫系統,圖書館買下昂貴的光碟資料庫,架設與國外資料庫的連線,邁向超越紙本、大量資訊的時代。但只有掌握特定工具與技能的專業圖書館員,才能擔負起檢索的工作。圖書館員必須熟悉各種資料庫系統的特色、檢索欄位以及指令。並且,檢索費用高昂,每一次檢索都要付三種費用:按時間算的連線費、每下一個關鍵字都要支付檢索處理費、檢索到了下載資料要付資訊呈現費。即使到現在,還是有許多學術資料庫系統的介面,繼承了當年資料庫檢索的精神。一般來說,都需要透過相當的訓練與學習,才可能上手。在這個時代,只要掌握檢索的技巧,等於掌握了取得要解決問題的資訊的能力。
電腦網路技術的發展,使得檢索工具的能越來越進步。終於,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經習慣在網際網路上檢索我們所需的資訊。只要會簡單的關鍵字,網路的搜尋引擎幾乎可以找到大部分的我們日常生活需要的資訊。檢索再也不需要玄妙的檢索指令,人人都可以找出讀也讀不完的資訊。這讓我們以為,我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檢索來解決了。
但是,這可能錯了。
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總是用檢索的方法回答心中的疑問。例如:「今天晚上要約會吃哪家餐廳好呢?」「假日該租哪一部電影光碟來看比較好?」「明天的聚會我要怎麼搭配我衣服才好看?」
這些疑問,都不見得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即使有一個無所不能的搜尋引擎,我們也不會知道怎樣下合適的關鍵字。不過,通常事到臨頭,總是有人能夠給予我們適當的建議,解決我們的燃眉之急。這時,我們當然會認為這位好朋友是「有知識的」,而不僅僅是「富有資訊的」。以上的小故事給了我們一種洞見,就是「搜尋是一個十分有效的資訊管理策略,但並不見得是一個好的知識管理策略」。有許多狀況,搜尋不但無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反而讓我們誤以為「問題似乎已經被解決了」的假象,而使得真正的問題被不盡然正確的資訊塘塞擱置,延遲了達到真正的理解的時機。
因此,本文在此,大膽的主張:如果要由「個人資訊管理」提升到「個人知識管理」,我們必須反向思考。也許,放棄以「凡事搜尋」的習慣,轉向「訂閱」,是發展個人知識管理的更重要的策略。

Continue reading “我如何停止搜尋轉愛訂閱(part 1)”

張大春談沒有著作權觀念的中國小說傳統

順著豬小草的如果張大春談CC?。我也被相同的點打中了,網路上看的不夠,我跑去書店找了原文來看。

說部的作者一樣不以為自己擁有或獨斷了作品的內容,也不以他人運用了自己的「創作」元素為杵,同時也不認為自己借用了前人或同行的文本作為材料就是什麼抄襲偷竊。在這裡我們姑且可以泛稱之為「民間」的敘事場域裡面,情節、人物、道具統統是可以相互流通而無礙的。

張大春認為中國敘事傳統中的「史傳、說部、筆記」,都不屬於西方現代性中,講求「個人創作權力」的那一路。這點與我今天去買書順手翻到,查爾斯.泰勒寫的「現代性中的社會想像」,正好也是提到這樣的觀點。即,認為「個人/個體」這個概念才是西方現代性所建構出來的,為了維持這個現代性所建構的概念,才需要想像出集體平等參與的文化形式:經濟、公共領域、自我管理。

我倒是認為張大春的想法樸素了點。在這個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著作權可能不是他想像中的那樣,只要他「在廣播上說書,不出版就表示不發表,就沒有著作權」那麼的單純。聽眾可以把他的說書錄製、流傳、放上網路,那這樣算發表不發表?還有沒有著作權?張大春可以說放棄,但人格權還是沒法拋棄得掉。而電台可能也不會坐視到處流傳的有聲檔案,好歹廣播電台可是付了錢請你來說書的。用 CC 授權還是比較實際一點。

主機大致搬家完成

結束我的學生無產階級生涯之後,終於可以用存下來的薪水,把歷經五年的電腦主機光榮退伍。新主機上個月購入,但時間一直空不出來,所以一直還沒完整的設定好,資料也不敢轉移。終於這個週末可以有一整天來搞定搬家事宜。

希望各位房客,只會覺得比較穩,而不會有其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