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書店。是一個專門教授哲學與歐美學術語文課程的地方。
讀書會的朋友東明來信,幫友人宣傳這個地方。信裡面沒有多說什麼,因為內文只有一行 link 而已。我隔了一天才連過去看看是什麼樣的書店,結果發現其實他開設了許多西洋哲學、美學、藝術史、與語文的課程。西洋美學藝術史都是以英文教學,並有德文法文義大利文拉丁文的原典導讀 課程。非常有趣,因為第一時間沒有看到課程時間與學費,所以還打了電話給老闆。老闆也很有禮貌的回答我要問的事情,也介紹了相關的課程規劃。原來老闆是台大哲學所碩士畢業,難怪東明會幫忙介紹一番。
如果能有機會的話,對於西方文化的學習,我還是覺得能在原本語文下學習是最好的。以前大學上西洋美術史的時候,老師開了英文原文的教科書,考試還是打幻燈片然後用英文回答。美術系的同學們上到叫苦連天。但是後來有同學出國到歐洲遊玩,指認各種藝術品都如魚得水,導覽文字也難不倒,糾正導遊錯誤不勝枚數,讓同行的國內國外友人欽佩不已,那位同學生平第一次感到念美術系竟然是那麼光榮的一件事。如果只念中文的美術史,到了國外看到 Botticelli 大概直覺只會當成某種服裝名牌或是跑車,而不會想到「波提且利 / 波提切利 」這位與達文西齊名的文藝復興巨匠,高下立判。
Blog來作學習機構的內容管理系統,是很方便。不過至少內容分類的區塊能移到上面一點,讓讀者比較容易找到想要的資料;日期或時序性的部分,反而沒有那麼重要。而且至少首頁留下聯絡電話,對於有興趣的讀者會更有幫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