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驗的觀點。但在不同時空背景下(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不同),有些看法也不一定非認同不可。
- 目錄與小標(p. 147-155):說明編輯在處理作者書寫文本,到給讀者閱讀時,進行的編輯工作。是一個觀察的資料。「小標自始自終是站在讀者這邊的舉措,雖然是沿循作者的意向,但也同時考慮讀者容易閱讀的強制措施。」小標是編輯進一步幫助讀者理解作者文本的文字,但是小標的優劣該如何評估?如何編輯能成為「讀者需求」的代理人?有效用的小標如何可以發揮進一步的價值?
- 讀書會 (p. 232-233): 作者參加一般讀書會與對大學讀書會的看法。「我猜大學恐怕已經沒有讀書會了吧。容易因為語言受傷或傷人的大學生,或許很難習慣直率發表感想的讀書會。」我一直感覺到多多少少,台灣也有這種情況;不過每個學校與班級的文化不同,甚至相同的班級在不同的課程上也有不同的溝通文化。
- 書有未來嗎? 村上春樹的實驗 (p. 229-231): 介紹由村上春樹創意企劃的《海邊的卡夫卡》衍生的非書非雜誌刊物(mook?)《少年卡夫卡》,「模仿少年漫畫的封面和大開本,……收錄了村上春樹和《海邊的卡夫卡》讀者之間多達1220封的電子郵件。」我想,不管出版或是圖書的未來,不是有了什麼樣的技術,而是對人—不管是工作的人,或使用的人—產生了改變,而作出了想不到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未來。
相關連結
- 看村上春树如何营销卡夫卡 http://www.csonline.com.cn/changsha/cbpl/t20030817_4429.htm
- 《少年卡夫卡》書影 少年カフカ
See more progress on: Read 50 books i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