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新夏書話

在正在離開圖書館的時候,在電梯旁的待排架上看到這本書。最近因為比較注意清代筆記之類的書籍,因此對於來新夏老先生的名字是有聽過的。因此就順手借回家看了。 老先生似乎以筆記隨筆的形式行文,因此篇幅都不長,讀來像是日常中對晚生講典故的感覺。

  • 公藏
    第一卷講藏書文化的部分,老先生將藏書分為官藏、公藏、與私藏三種。公藏是指在書院或是寺廟等非官方非私領域的藏書,似乎是一種公共領域的具體例子。這些公藏並非由國家來支持成立的,也並非屬於某個私人或家族私藏。我在想我們現在台灣社會上是否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一般想到的圖書館都是「公共圖書館」,是在政府體系下的一個機構,在我們社會中好像比較少不屬於政府管轄的公共圖書館領域。我想一方面因為政體不同,現代社會比較平等而且重視全體民眾,政府有更大的責任展現其對於公共領域的投入建設;另一方面,商業機制導向的出版事業、書店、租書店等也儘可能滿足一般大眾對資訊的需求;這樣可以說結果是導致沒有產生像是哈伯瑪斯所希望的批判的公共領域出現嗎?
  • 藏用理論
    雖然老先生說中國藏書文化的理論是以藏、用為核心的。不過看下來還是講「如何藏得好」的多,「如何用得好」的少。藏書本來就有其目的性,一定會有基本對藏書的使用行為,這不待理論就可以理解了。對於「如何用得好」的論述的缺乏,大概也是藏書文化之所以往往被局外人理解為只藏不用的原因吧。
  • 讀書
    「惟有源頭活水來」、「莫吝金針度與人」、「治學宜冷不宜燥」三篇讓我感覺到老一輩唸書人的態度。雖然我們現在早已不強調非得要「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是那種反覆琢磨,仔細摘析內容的態度,會讓我反省自己學習的態度。這幾篇也提供了 了解以往讀書人讀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