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s for 2005-07-24 數位老鼠會‧資訊素養
這天高中同學問我有沒有聽過這家公司,我說沒有。我找到公司網站,讀了一下公司本身的產品與服務說明。覺得不太對勁,問他你要去這家公司嗎?他說他幫朋友問的,朋友考慮要去。我又看了一次,之後十分少見的,用很確定的語氣請他朋友最好不要去。
通常,我會認為可見的資料是一部份,親自接觸的印象會提供更多相關的資訊,幫助你作判斷;因此通常我不會看看公司網站就斷言說這家公司好或不好。但是這個例子是誇張了一點。一開始我只是從產品服務的競爭力來看,就網站上提供的技術與服務,並沒有特別先進,在業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相關的市場也夠小的了,這樣能否活下來都是問題。第二個負面評價是,把公司名稱取為「數位趨勢 數位家庭」,但是又與pchome集團一點關係也沒有,明顯的是一種「搭順風車」的行為,我自己認為,所有具有搭順風車心態的公司通常不想好好的經營自己品牌,也沒有老老實實作事情的本質。
以上兩點都只是讓我對這家公司沒有什麼好感而已,真正決定性的線索是,出現在他的公司願景上:「數位家庭股份有限公司,以創造市場需求,不斷的創新與奉獻 ,提供最完善的網路使用經驗為一貫之企業目標。自許為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or)的角色,投注心力於行動辦公室平台的系統開發與通訊應用的整合,以提供企業更高品質的電子化技術支援及服務。」寫的冠冕堂皇而空洞無物,號稱不斷創新但是根本就沒有什麼新東西。我相信可以搞出這樣的願景文字,反映了組織本身的文化水準。因此斷然勸同學朋友不要考慮這家公司。
隨後同學也發現了,奇摩知識已經有他的負面消息。
我相關資訊公司工作了幾年,因此對於他堆積的那些華麗的「偽‧高科技」詞藻還能辨別。但是對於剛畢業,可能還不是很清楚什麼是什麼,但是只看見「數位」「高科技」這樣的光環文字的人來說,太容易被這樣的資訊迷惑了。
我知道有這兩個辭彙「數位落差」、「資訊素養」。其實我並不熟悉這兩個概念。但是我從這個事情,隱隱的覺得,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不當手法,都是在利用一般人對某些資訊的無知,例如對於提款機操作,或是這個例子中對於市場技術現況這方面的資訊。這些資訊,或是知識,其實都要透過學校教育或是社會教育,就像推動識字率一樣的,成為公民所應具備知識的一部份。政策上我覺得這個比計算多少人上網,或是送了多少電腦到鄉鎮更重要。
另外,我想起之前有個朋友。也是有提到他找到類似的工作(但不是這個)。我開始後悔,當時似乎應該更堅決的表達我認為不妥的意見。
-
老鼠會公司 「PMO 數位趨勢 數位家庭」
-
老鼠會公司 「PMO 數位趨勢 數位家庭」的相關討論
links for 2005-07-22
三峽清水祖師廟
跟宗曄介紹國家圖書館新的博碩士論文系統(兼podcast test)
一日,跟跟宗曄介紹國家圖書館新改版的博碩士論文系統。因為多了分析功能,檢索時可以下較為普遍模糊的詞,再按照學科分類與時間兩個面向看檢索的結果,十分方便。
另,原來我們念圖書資訊學的,是分到「大眾傳播學類」下面啊…..
Download podcast
註:本篇是第一篇podcast測試,又經過兩個小時奮鬥以後,才把podcast模板與FeedBurner調整好。 XXC@Blog podcast
圖資界blogger看過來, Michael Leach演講
前幾天才開始ARIST共讀,結果美國資訊科學與技術學會(ASIST)會長暨哈佛大學物理圖書館館長Michael R. Leach這幾天就剛好來台灣演講。
第一天(7/25)是與台大圖書館項潔館長談「網路環境下大學圖書館的發展趨勢」,Mr. Leach 先生以哈佛圖書館為例,項潔館長當然以台大圖書館為例了。
不過大家希望也不要錯過第二天 7月26日(週二)Michael R. Leach 的「Blogs, Wikis, RSS Feeds: How the new wave of Technology is Affecting Communication in Academic, Information Societies」與「The Development of Web Resources」。有趣的是,主辦單位的中文題目是「新傳播科技對圖書館的影響」,不過似乎Mr. Leach 的題目並沒有看到Library(圖書館)的字眼?
地點在國家圖書館簡報室,這是演講的詳細資料,
此處可下載報名表,詳情可洽美麗的戴筱蓁小姐,電 話:(02)2351-3968轉 15 e-mail:evelynn在town.glis.ntnu.edu.tw
links for 2005-07-17
在閱讀的密林中。楊照
要回答一個問題,是為何還要去買一本網路上已經有電子報內容的書( 楊照書舖 )?
首先,我也搞不清楚什麼時候買的。不知道是因為某種衝動購物的什麼原因,還是為了湊網路購書的免運費?
第二,有些文章在PChome電子報上沒有,像是講飯島愛的是在自由時報副刊
第三,楊照不是只有把文章收一收集合起來而已,他還寫了序。
序中,同時作為作者與讀者的楊照,把自己的閱讀經驗,用《海邊的卡夫卡》中密林描述為例子,把閱讀「在哪一點上,某個神秘的時刻,閱讀卻翻轉變成了自我的內部旅行。所有外在異質的東西,都變成了自己的一部份。」
閱讀不是某種客觀的觀察,或是被動的接受資訊;而是自己的一部份。而對於閱讀的書寫也就是對於自己心中那片密林的紀錄,「書寫為了確認自己真的在書裡,或說書真的在自己內部。」
閱讀行為不光只是看而已,我對閱讀行為研究瞭解不多,「從閱讀談通俗讀物之蒐藏」整理了許多相關的研究,應該是個好起點。
Jul-13 ARIST共讀,第一次聚會
不過扣掉程序上應該做的事情,能跟不同學校的同學閒聊彼此學校間的差異—雖然都是相同科系的—覺得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畢竟我們通常都以為自己在學校裡面所學與所作的是必然的,但是稍稍瞭解一下其他學校的事情,往往會感覺到許多平常無法察覺的差異。
至於什麼是ARIST?全名是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是美國資訊科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所出版的年度刊物,通常會根據當年較具有代表性的主題進行探討評論;每一篇文章都由代表性的學者整理回顧相關重要研究的文獻與結果。
如果相關的主題剛好是我們所感興趣的,那麼該篇也就幫我們掌握了不少重要的文獻了。這也是挑中ARIST的原因吧。
不過畢竟每篇篇幅都很長,只有一個人一週不知道夠不夠?反正到時候再說了。
下次應該弄個相機拍照留念。
目前時程如下:
(1) 7-20 小蔡: ICT’s and Political Life (2004-ch9)
(2) 7-27 彩惠: Labor in Information Systems (2005-ch13)
(3) 8-03 阿亮: Interface Design and Culture (2005-ch15)
(4) 8-10 佳融: Poststructuralism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2005-ch14)
(5) 8-17 立秀: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r HCI (2004-ch2)
(6) 8-24 小杯: Preservation of Digital Objects (2004-ch11)
(ps. 我在 43Things 有開這個讀書會的主題,你也許注意到了,我這篇是從43Things log過來的。歡迎有興趣的加入 )
links for 2005-07-15
-
一個開放取用的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的數位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