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gnitive Style of PowerPoint

我們所上的上課風格,同學們的報告幾乎都是都是使用powerpoint來作內容的簡報。簡報的方法能幫助講者與聽者了解溝通的重點,但是有的時候,報告人只想到要作簡報,但是忘了其實報告的目的是溝通想法與概念。
有一次上課時候剛好停電,雖然報告的同學已經有印出來handout,但是因為不能使用powerpoint,結果當天的報告就取消了。我會覺得變成沒有電腦與投影機,便沒有辦法跟其他人溝通概念,文明發展到這種地步真的稱不上是一種進步。但是,實際上如果我自己被迫一個人赤裸裸的被丟上講臺,要在沒有任何工具的情況下要表達概念,想想還真的是蠻為難的;至少我可能還需要一張handout與講稿摘要。跟瑋泓聊天常常提到老教授們的講課風格,想想時代的改變帶來的不一定是進步了,也許也失去了很多原本的能力。
這份薄薄的小書扥朋友從美國帶回來,從提到IBM新上任的老闆在第一天的會議直接把報告人的投影機關掉作為開始,從powerpoint原有的限制,進而說明powerpoint版面規劃上的一些規範與原則。
Edward Tufte 是一位將資料視覺化的專家,他出了好幾本關於資料視覺化的書籍。這本書並不像其他本書提供了許多「好的設計」的範例,相反的,幾乎沒什麼範例可言;對於習慣Tufte的讀者來說,拿到書的時候不免會有點小失望。不過覺得這本書提供一個從認知上審視 powerpoint 報告的角度,認為簡報軟體這種溝通媒體,實際上能提供的資訊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考慮的除了表達的技巧與工具以外,資訊量本身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所以一開始要提IBM的故事的原因;簡報的時候並不是所有有意義的資訊都是靠簡報軟體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