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程序(HCI: Design process)

第一次介紹了在設計工作中,研究的重要性。第二次的分享則著重在設計工作的過程與方法上。

「以使用者為中心」是大多人都能認同,甚至常常掛在口中的目標。但實際工作的時候,通常只是動動嘴皮的高調而已。沒有方法的「使用者中心」設計,往往都會變成「大老闆中心設計」,考驗著設計師與工程師揣摩上意的能力而已。我覺得,設計程序是個非常實務導向的議題,有設計工作經驗的比較能真的學習到一些東西。但是這些學生將來可能有一天也會接觸到相關的工作,因此若能掌握一兩個重要的工具或概念,進而留下些印象,也許能有些幫助。另一方面,我自己的實務經驗也不夠講出太深入的細節。

所以我主要只分享了幾個重要概念:

Continue reading “設計程序(HCI: Design process)”

設計與研究(HCI)

在2007 十二月的時候,因為老師介紹的關係,我在師大社教系的資訊心理學課堂上,分享了四次,共八小時,關於資訊與人機介面設計方面的資訊與看法。

學期初的時候,我跟老師討論並規劃一些大概的內容,以及可以邀請的朋友,相關的電影媒體資訊等等。雖然我不是念工業設計,或是資訊傳播等科系;但是資訊行為研究與使用性研究本來就有很深的淵源;且在我也覺得Social Informatics研究與某些HCI研究有一定的關聯性;更不提資訊架構師與使用性專家兩者緊密的關係。所以,也許LIS的學生可以多接觸一點這方面知識與資訊。

第一次,主要講如何作研究。我想強調的是,良好的設計來自於正確的理解–不論是理解這個社會、市場或你的使用者。而正確且獨到理解,需要紮實且有新發現的研究。為此,真正成功的設計與產品,一定都投入了相當的研究功夫。

Continue reading “設計與研究(HCI)”

波赫士的富內斯

Eysenck & Keane (2000) 書中提到,人為何需要去組織各式各樣的知識。是因為人不僅僅只需要獲取或儲存知識,還需要以一種經濟合內容豐富的形式以組織知識。

Eysenck & Keane 進一步以波赫士(J.L. Borges, 1944)小說中富內斯(Funes)這個角色作為例子。這個故事的中文版本為「博聞強記的富內斯」,在台灣商務版的波赫士全集第一冊中。Funes 具有驚人的知覺記憶力;不僅僅是過目不望而以,他能記得所有不同的時刻所看過的個別具體的東西。「富內斯非但記得每一座山林中每一株樹的每一片葉子,而且還記得每次看到或回想到它時的形狀。」以這樣的理解力與記憶力為基礎,富內斯的某些認知行為便與一般人不同了。一般人可能認同這樣的看法:「洛克指出,每一件具體事物,、每一塊石頭、每一隻鳥、每一根樹枝都有其專名的語言是不可能的。」而富內斯卻反而認為這樣的作法太過於概化了「富內斯也層設計過一種相似的語言,但後來棄置不用了,因為他認為過於一般化,過於含混。」

Continue reading “波赫士的富內斯”

Amazon ebook reader, Google book search

Envisioning the Next Chapter for Electronic Books 這篇NY Times的報導介紹 Amazon 與 Google 今秋將會推出的新服務對傳統書本的挑戰。文中回顧了90年代以來的電子書發展的慘淡歷史,以及iPod的成功讓出版業對線上電子書出版開始恢復信心。

  • Amazon 10月 將會推出 Kindle — 電子書閱讀器。
    • 售價約 $400 to $500
      • Sony 的那台美美的電子書機子也只要 $300。這個東西會貴是因為有無線通訊的功能:
    • will wirelessly connect (EVDO/CDWA) 。這個無線通訊是用來直接向Amazon下載電子書。EVDO一般是是用在手機上通訊技術…所以這項購書流程大概會更像下載手機圖鈴。
    • 去年九月,在Amazon向FCC申請通訊裝置檢驗的時候,流出的造型


    • 說老實話,過了一年以後,看過iPhone長得什麼樣子,這個造型應該無法激起任何購買慾。
    • 螢幕也是 E Ink,6吋,一樣的低耗電、單色、無動畫。
    • Amazon Kindle 電子書店的電子書不會採用常見的格式(如Adobe or Microsoft),因此其他電子書閱讀器無法閱讀。

NY Times 也報導了 Google 計畫開始對線上閱讀某些電子書收費,經營線上電子書閱讀平台。不過這件事情現在還沒有證實。但是 Google Book Search 9月確實多了些新功能:Collect, share, and discover books

  • Collect: 可以紀錄自己找到的書,called “My Library”
    • 這個建立書單的功能類似網路書櫃
    • 可用label 分類。ok, 要說是 tag 也可以。
    • 連直接輸入ISBN建立書單的功能也有
    • 但是跟其他網路書櫃比較起來,Google book search library 目前並沒有社會網路的功能,請各位網路書櫃業者放心 (或是更擔心將來?)
  • Review: 可以寫評論
  • Popular passages: 列出在書中引用了哪些其他書中也常常引用的段落。
  • Share: 可以分享自己的紀錄與註記:Share and enjoy: 如果是public domain 的書,還可以直接剪下書中的內容,直接收錄到goolge notebook,或發表到 blogger.com,省下抄書打字的時間。
2007-09-07_googlebooksearch.png

Open source faceted OPAC UI for library

I heard some open source projects for faceted browsing OPAC UI before. Just like the Endeca or AquaBrowser, the new-era end-user-interface will function alongside, not integrate into ILS(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I think it’s a new trend for future Library system framework.

Now, here comes a Open-Source soluation: FacBackOPAC by Casey Durfee, based on the Apache lucene search project: Solr.

Solr is an open source enterprise search server based on the Lucene Java search library, with XML/HTTP and JSON APIs, hit highlighting, faceted search, caching, replication, and a web administration interface. It runs in a Java servlet container such as Tomcat.

Durfee’s lovely coding is just 250 lines program in PYTHON/Django to present a Endeca-like feature. The code is in Google Code and licensing in Apache License, everybody can download it.



Here are more Solr in Libraries experiments in various program languages (Perl, Rudy on Rails, etc…).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The codepage in old MARC. And also the integrate between different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s; meta-Search in multiple database is still complex. Someday the NISO MetaSearch Initiative may help this situation.

Another interesting open-source project is eXtensible Catalog (XC):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s River Campus Libraries is studying how best to develop an open-source online system that can unify access to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library resources.

This project has several phases, the the phase 1(2006-2007): survey users and system environments was done. see the XC Survey Report here. T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For example, researchers ask respondents for their “What is the Dream on-line catalog products they will buy if money were no object?”:

Respondents clearly favored Endeca (17instances). Other popular choices were III Encore and Millennium (7 instances) andAquabrowser (6 instances). Fewer respondents chose Evergreen (4 instances) and Primo (3 instances). Several products were named less frequently, including Aleph (2 instances), Talis’snew product (2 instances), WorldCat (2 instances), and Sirsi (1 instance). When given theopportunity to think without being limited by financial concerns on this question, other librariessaid that they would purchase either Google (3 instances) or Amazon (1 instance) if money wereno object. Amazon’s programming was even more frequently named in the respondents’comments than in their product selections (3 comments).

This survey also ask respondents for OPAC features they most wanted, the top 3 :

  1. Works alongside your existing library servers (catalog, metasearch, OpenURL link resolver, authentication server, repository,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vide new features to end users (578 response)
  2. Faceted search interface (545 response)
  3. Integrated user interface that searches across digital and non-digital resources (books, articles, digital repositories, DVDs and more) at the same time (497 response)

Taipei UI Gathering 2007 Q2

上週六下午,去參加台北的 UI Gathering 2007 Q2。我沒有想到會看到有這麼多人,跟這麼多公司。我太驚訝我的後知後覺跟資訊落後,所以一定要寫一下我所看到的:

  • 東道主:這次的Gathering好像是由Yahoo! Taiwan 方面的同好負責的。
  • 人數:總共約有60多人參與。
  • 議程:Benq、Yahoo! 與 Trend 趨勢科技的UI部門分別跟大家介紹他們工作的狀況與內容。有趣的是,這剛好也分別代表了三種不同產業類型:工業設計、網路服務、軟體設計。這三種產業的UI研究與開發工作,都有各自不同關注重點,分工,以及跟整個組織合作的模式。
  • 產業觀察:我也發現,來參與同好們的公司,幾乎都是業界內的佼佼者:ASUS、HTC、鴻海、啟碁、等等。行銷界的知世網路也來了好多人。故宮跟頑石這兩家數位內容provider也有人來。因為來的人蠻多的,沒法一一都記得清楚。雖然不知道邏輯上的因果關係:是因為重視UI所以成為佼佼者,或是因為成為佼佼者以後才重視UI;不過,這兩者看起來像是高度正相關的。
  • 人多的缺點:連帶的,因為參加的人太多了,我也只有跟少數幾個人聊到而已。
  • 有趣現象:幾乎每一家公司的人在自我介紹的時候,都會以「我們也在徵人…」來作為開場或收尾。
  • 有趣現象之黃雀在後:學學文創也有人來參加。他們想要在下半年度規劃這方面的課程。
  • Intern: 有幾家公司都有與學校合作Intern。因為我也只跟少數同好聊過,目前我所知道的,都以傳播與設計科系為主。我有想過,LIS 這方面對於Information architect, User behavior 這方面的研究專業也是有發揮的空間的。理想上是如此,但是不論對業界,對學界,這都是還沒有磨合過的關係。我想,能介紹幾位老師在課堂上,請到業界UI研究人員來分享工作經驗,先建立彼此的瞭解會比較好。當然,我「非常相信」LIS 有很多的知識是可以在這個領域上發揮的。但是彼此還需要有更多的瞭解。
  • Intern 後續亂想:我會想到哪些課程可以作這樣的安排:資訊行為研究、資訊系統評估、資訊架構、研究方法。

Atlas.ti 教學

經過上週募集教學對象以後,成果終於出來了。今天晚上把課講完。之前分享Atlas.ti都是非正式的,這次總算是有比較完整的架構。可惜用Wink錄到我電腦快掛了,講到一半就錄了近2G,把記憶體吃乾抹淨。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我好像慢慢習慣自己的這種簡報範本了。一半標題一半內容,是為了希望減少在同一個畫面中的資訊量,讓看的人不會被一堆概念淹沒,也強迫講的人也比較掌握每一張的重點。

[update: May 22]: 因為SlideShare實在太慢了,我做了另一個S5版本的Atlast.ti基本教學

[update: Oct 8]: 這裡也做了PDF 版本的講義下載。不過,還是只有現場有Demo啦,講義裡面只有操作項目列表而已。

Wiki, KM, 高橋流

在小蝶老師的課堂上與學弟妹分享一些 Wiki 與 KM 的資訊。

因為前一陣子看到高橋征義先生正宗的高橋流簡報(現場),改變了我對高橋流的想法。我原本以為不論是高橋流或是Lessig流,一旦張數一多,簡報製作的時間成本會增加許多。不過我現在覺得,這種簡報方式,在不需承載太多資訊的情況下,能有效且生動的傳達講者的主題。其實以這場高橋征義的演講所傳達的想法並不複雜,但是令人對內容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光看簡報就可以明瞭知道演講的內容。(也許是習慣看動畫的關係….?)

因此自己也來試試看這種作法。從結果來看,大家的反應還不差~~ 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最後準備的Bonus部份都沒有講到。

Continue reading “Wiki, KM, 高橋流”

Atlas.ti 教學對象募集中 (5/8~5/15)

Atlas.ti logo因為有老師請我跟研究生分享一下Atlas.ti的操作。但是,其實我這一路摸索過來,現在早已經忘了初學者面臨這個軟體的時候的感覺。所以我想徵求幾位,現在正在進行質性研究分析,想學習Atlas.ti使用的人。我將用一下午左右時間(原則上3小時),進行一對一教學。讓我可以多了解學習的人想要知道什麼。
時間:2007/5/8 ~ 2007/5/15
地點:原則上師大台大附近
名額:3
有興趣者請在下方留言或e-mail我
atlas.ti_screenshot_2007-05-0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