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

根據學校的時程,月底就要想出來論文的方向。自己東想西想,有時候好像有進展,有時候好像沒結果,來點提神的讀物是不錯的。

「撰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家裡的馬桶刷的特別乾淨。」
上課的時候,藍文欽老師提到在書店看到這本有趣的小書。
晚上下課(10:00)買到,從捷運一路看回家,大概兩個小時就翻過一遍了;我想這種速度大概作者畢恆達會覺得莫可奈何吧。不過我覺得這本書是很有收穫的,可以在真實研究生生活中產生具體迴響的書籍,雖然我讀的很快,但是不影響這本書所提供的一個具體的研究體驗角度;讓研究不再是說一些聽不懂的語言,或是脫離日常生活的文憑交換工具。
本月才出版的,連博客來目前還沒有這本書的資料。所以沒法放上書影。
買書以後寄回回函,還可以收到畢老師的Endnote書目資料?(如果有看到最後一頁的話),還附有專用討論區(http://www.bp.ntu.edu.tw/phpbb/index.php),真是物超所值啊。書後附了許多有價值的小資料,例如在台灣哪裡買得到逐字稿用的腳控錄音轉換器(transcriber)等等,好料的都在後面。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

Clandinin, D. J., Connelly, F. M.; 蔡敏玲、余曉雯 譯 (2003).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 = Narrative inquiry : Experience an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我拿到書之前,完全對於「敘說探究」一點概念也沒有。我也不知道我從圖書館借到的是這樣一本書。我是從「質性研究」這個關鍵字去檢索,然後預約的。前天圖書館通知我書到了,我到學校唸書的時候順便拿回來。我在等捷運的時候就開始看,開始覺得這是一本有趣的書;作者並沒有用條列的方式說明什麼是「敘說探究」,而是以一種說事情的態度,說明他們自己,說明整個概念的脈絡,讓讀者看到他們研究時候的想法與問題。覺得是本值得買下來的書,雖然我只花了兩天匆匆讀完。
我後來在網路找有關「敘說探究」的時候,發現,原來本書的譯者之一蔡敏玲,寫過一篇〈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我以前正是經由對這篇文章的閱讀,建立對於質性研究的印象。
我想到今天看到富邦講堂在6/4開始有楊照的「講故事的藝術」…也許這也會是一種啟發吧。

Reading notes in my wiki, I hope I will update something more. 一邊看書一邊打字需要更積極主動的閱讀, 顯然我在快速讀過整本書的時候並不想表現的更積極一點… wiki link

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

陶德‧桑德勒(Todd Sandler)著, 葉家興 譯(2003)。經濟學與社會的對話 = Economic Concept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台北:先覺。

某些方面,覺得更像一本經濟學通識的教科書。特別是書中介紹了近30年以來,經濟學各種正在發展的學派與理論,如公共選擇、新制度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賽局、資訊不對稱、理性預期、等等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發展。對於非經濟學背景想要了解當代的經濟學,並非只是計算貨幣與供給需求的圖形而已,有很大的幫助。

也列了很多參考書目。雖然是從圖書館借來看的,忍不住讓人想買一本放著。

諾貝爾之路──十三位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

* 黃進發譯(1998)。諾貝爾之路──十三位經濟學獎得主的故事。台北:天下文化。

  • 吳惠林的序
  • 有趣的部分: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史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寇斯(Ronald H. Coase)、諾斯(Douglass C. North)。看來我對芝加哥學派特別有好感。
  • Friedman的部分很有趣,他幾乎沒有提到多少他的經濟理論。喔,有;「我認為由電腦取代中央銀行的功能反而更好,只需在電腦上面設定貨幣數量能有穩定的成長率即可。」幾乎否定掉大部分所謂經濟專家的「專業價值」;另外他提到曾經用多元迴歸分析預測出「最強的合金」結果完全失敗的故事,來警惕自己永遠對量化的研究預測保持懷疑。

我讀了一小段波赫士的序

因為佳香的一篇論文中的問題,我翻出了波赫士全集

我那時候喜歡的是黃昏,荒郊和哀傷,而如今則嚮往清晨、市區和寧靜

–布宜諾艾利斯 激情 序言
序不多於一頁。而只這一句押在最後。

【BOOK】再論中國 by 張五常

再論中國
在光華商場的舊書店買到這本書。
我身邊認識念經濟的都是自稱奧地利學派信徒或是講交易成本的,也因此讓我覺得經濟學不只是在計算錢或是一些複雜的方程式而已,於是也覺得經濟學也是個十分有趣的學問。不過除了有趣以外,我現在看到了一堆方程式還是會頭痛就是了。
張五常的書在台灣遠流有出版,可是目前都庫存不足,要買還要碰運氣。我現在手上兩本都是在舊書店找回來的。
張五常現在在壹周刊寫專欄,聽說當時他說:只要算的出成本的話,靈魂也是可以賣的(大概是這樣吧,沒有原文)。不過,我還是找到了另一篇文章自由市場裏沒有不可能的事 ,由吳惠林先生寫的,裡面提到:
bq. 「 ….. 在這種眾人皆曰不可的情況下,張五常卻獨排眾議,認為期刊市場的需求不足係因稿酬太低,無法讓「專業撰稿人」以此維生,以致刊物的品質不高,進而人們對專業產品的需求不足。所以,如果大幅提昇稿費和編輯人員的報酬,不但能使一批極為專業的人士能以此維生、刊物品質大幅提高,人們對高品質刊物也會認可,於是需求將會大增,這種新刊物也將有利可圖。」
也許只有真正相信自由市場的價值的人,才會讓價格超越任何意識型態的限制吧。這篇文章可以提供大家對張五常先生的一些認識吧。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在台灣看到他的新書,要不然只好去買簡體字版了。

讓書去流浪-夏宇詩集Salsa

關於詩本身,除了自己讀詩以外我沒什麼好說的。但是,這件事的緣由是:
這本書我多買了一本作為給Peggy的禮物,可是幫忙送書的朋友要離境的時間太匆促,這本書就我放在家裡,我只好在路上又去買了另一本書,而這一本,就留了下來。我出國的時候喜歡帶上幾本書。在旅行的時候讀夏宇的詩是非常享受的事情。(我的紐約2003年之旅就是帶著這一本)

所以我也讓書去旅行了。接下來,我要說明一下Bookcrossing的做法…
[Bookcrossing]
http://www.bookcrossing.com/
是一個有趣的網站,他讓人把書在網站上登記,會產生一個唯一的BCID (BookCrossing ID number),然後在書上註明,或是貼上畫有跑步小書人的書籤或貼紙,再把書放在任何一個公開的地方:圖書館,咖啡廳,公園的椅子上。撿到的人,就可以就著書上的BCID回到bookcrossing 網站上,繼續幫這本書描述他的旅程。
我的Bookcrossing書櫃
http://www.bookcrossing.com/mybookshelf/xxc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就此消失了。我還在想要去哪個地方放這本書比較好一點….

IDEA物語


應該看這本書的人與不應該看這本書的人:
應該看的人:
1.覺得屬下都不甩你的主管–想要受人歡迎,是要有些創意的
2.認為部門沒有生產力的主管–人可不是為了錢才賣命
3.想投資開一家設計工作室的金主–給你一些花錢的啟示
4.作報告的設計科系學生– 幾個設計的概念用事實說明的很清楚
不應該看的人:
1.為了三餐溫飽加班的設計師–還是回去加班好了,看了會更難過的
2.正要找工作的新鮮人–還是回去寫履歷吧,描寫台灣的設計公司是另一本書

[讀書札記]斷絕的時代


【購書札記】
這是在逛誠品大亞店的時候買的。
平常逛書店的時候從來沒有看過這本書,
所以一眼看到的時候很稀奇,就很想趕快買下來,
一種收藏的癖好。
書保存的相當新,不相信這竟然是一本民國67年印好的書;
如果沒錯的話,這本書是印好後了23年以後才被我買回,
一本協志工業印行的彼得杜拉克的商管書。
協志印的書有一種古老的紮實感,可惜我沒有適合大小的書套可以好好保存。
Continue reading “[讀書札記]斷絕的時代”